"你推荐的这家保险公司,我怎么没有听过?"
"小保险公司万一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小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或者赔不起?"
......
也许你曾听到某些不负责任的业务员说:小公司没有实力,没有保障的,不如我们大品牌......
对不起,想多了!他这样一刀切的说法,除了想多赚点佣金之外,小保想不通他有什么其他理由。
中国的保险公司,不能简单地用“大”和“小”来区分实力,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保险公司的实缴注册资金,每年的偿付能力等级报告等。
保险公司是有大小之分的,但确实不是判定保险公司产品好坏的唯一条件。
在中国做保险,必须拿牌照!而且牌照资源非常稀缺,资金实力不强,是很难抢到的,特别是寿险牌照。
保险牌照大家都知道非常难拿,那到底有多难?
你以为有钱、有经验就够了?错!远远不够!要知道,中国一直严把保险公司准入关,小保随便挑几点来给大家说说:
刘强东就曾在员工大会上号称要拿下牌照,结果监管直接给拒了!最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跟德国安联合作,占股33%。
说这个案例,只是想告诉大家,保险牌照真的非常难拿,很多看似不知名的”小公司“,其实背后撑腰的股东不是大牌国企,就是行业巨头,千万不能以自己听没听过,来定义保险产品是否可靠。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人还是会说,那我不管这些,我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那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呢,怎么办?
其实,用公司大小来定义倒闭的概率是不合理的:诺基亚大不大?摩托罗拉大不大?...公司是否会倒闭,确实与大小无关。马云也曾说过:这个世界没有大而不倒的企业,这是幻想,只有好而不倒。
保险公司当然也不例外。为了预防大家都担心的保险公司破产的事情,保监会也是“绞尽脑汁”出台各类监管规定,而且每年都在检查各家公司的偿付能力:
每一个季度,每一年末,保监会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邀请业内专业的精算师、财务专家对每家公司进行极端赔付情况的压力测试,并给出ABCD四个等级,这些信息都是有公示的,大家可以在各家官网上进行查看。
此外,保险法也对保险公司有着诸多约束:
引用了这么多法律规定,小保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三点:
1、保险公司是不能随便倒闭的,除非保监会认为你偿付能力是真的不行了,不然国家是不会同意你“关门"的;
2、如果真的不行了,国家保障基金也会来兜底的,保障消费者利益不受影响;
3、最后,国家保监还会点名其他保险公司来接盘,将业务重新拉回正轨。
这样的操作案例在中国也并不是没有:
2007年,新华人寿因为资金挪用和违规投资最终导致“倒闭”,保险保障基金第一次出手,并接管新华人寿,先后购买新华人寿股权的38.815%,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退出,将持有的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现在也回到了正常的经营轨道。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安邦保险,由于原董事长集资诈骗,职务侵权而使公司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也是被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上汽、中石化组成的大家保险接管。
简单来说,就是就算真的倒闭了,我们的保单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解释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可能还会有人追问,那小公司就算不会倒闭,那会不会故意不赔,或者赔不起?
其实,我们买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有合同约束的,无论公司大小,都是要看合同说话的,合同规定的保障,小公司也必须按要求赔付,合同没有规定的,再大的公司,也是不会多赔付的。
而且,我们买的每一份保险,其实背后也不一定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保护,这类公司业界称为【再保险】公司。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假如保险公司承保一笔业务,通常会将其中的部分风险保额转移到再保险公司,而再保险公司,也有可能会将部分保额再分给其他保险公司,我们可以称之为”再分保“,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整个保险市场形成了一个”共保体“,共同承担风险。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而这样的操作方法,在历史上也是有案例的: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保险公司的了解会深入不少,所以买保险,千万不要再说,我就要买大公司这种话了。要知道,你选择大公司所贵出来的那笔钱,大多数其实都是付给了他们的品牌费。
最后,小骆驼再提醒大家一句,现在市面上的保险产品实在是太多,大家在挑选产品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