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预算充足,追求保障全面,那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还挺有必要的,毕竟重疾一旦发生就再也买不了了,而且疾病复发转移的概率也比较大。不过我们还是先看一下有关于重疾险的几个问题,先了解清楚再做选择。
主要有两点内容需要关注:
重疾险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多次赔付重疾险,好在哪?
保险合同融合了金融、医学、法律的内容,普通人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产品千差万别,差异极大。为了方便大家挑选重疾险,深蓝君按照保险责任,将重疾险分为 6 个版本:
这 6 个版本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的重疾类型,对于绝大部分人,从里面选一个版本已经足够好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案例1:低配版
如果不想在保险上面花太多钱,购买低配版的重疾,已经完全够用了。以瑞泰瑞盈 只选纯重疾为例:30 岁女,交到 60 岁保到 60 岁,50 万保额,每年只要 1465 元。如果 60 岁前罹患重疾,可一次性获得 50 万赔付。1000 元出头就能获得这么高的保额,虽然是低配版,但是我觉得已经是合格的重疾险了。
案例2:进阶版
其实目前绝大部分代理人销售的重疾险,很多都是进阶版。这类产品很多都是保终身,而且含有寿险责任,这辈子无论是重疾还是身故,都会赔付保额。这类产品价格往往更贵一些,以康乐e生 2019 为例,30 岁男性,50 万保额,每年 7600 元。
案例3:顶配版
买保险在我看来和买手机类似,丰俭由人。自然有预算充足的伙伴,想选择保障最好的产品。顶配版就是给这些朋友准备的,不仅重疾多次赔付,而且癌症也能多次赔付。我们以备哆分升级版为例,30 岁男性,附加癌症 2 次赔付,交 30 年保终身,一年只需要 1 万元,我们看下保障如何:
如果不幸得了甲状腺癌,可以获得 50 万的赔付
1 年后因为急性心肌梗塞,符合理赔标准后,可以再次获得 50 万赔付
3 年后癌症复发了,可以再次获得 50 万的赔付
极端情况下,可以获得最多 7 次重疾的赔付,这种保障情况,已经非常好了,每年 1 万块其实缴费压力也还好,比较适合预算充足的人。我们可以看到,表面上都是重疾险,但是具体产品差异非常大,上面也只选择了 3 个版本展开说明。
建议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投保,买保险不分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深蓝君将重疾险分为 3 类:
1、消费型重疾险:一般只保重疾,性价比非常高。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每年花两三千块就能获得 50 万的保障。
2、终身型重疾险:除了重疾还保身故,由于身故一定会赔,所以保费要贵 30% 以上。
3、多次赔付重疾险:一般也是保障终身的,不但保重疾和身故,而且重疾可以赔几次。
而多次赔付重疾险主要有以下2 大优点:
优点 1:保障更好
传统重疾险赔完一次后,合同就结束了,以后几乎很难再买重疾险。现在医学很发达,就算得过癌症,以后还是有可能患心脑血管疾病。如果重疾险能保多次,无疑是更好的。
优点 2:价格不贵
随着保险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多次赔付重疾险不仅保障更好,而且跟单次赔付产品相比,价格相差不大。花同样的钱,可以获得更好的保障。
因此,多次赔付重疾险自从推出以来,销量就不断攀升,特别 适合保费预算充足,追求更佳保障的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重大疾病险“确诊即赔”已经这么深入人心了。好多朋友认为购买过重疾险后便可安枕无忧了,很少去认真翻一下手里的保险合同,更别说仔细研究下重疾险的理赔标准了。等到不幸患病,需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达到理赔标准……
其实,“重疾险确诊即赔”的说法并不严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确诊符合条款中约定的条件后,重疾险会给付保险金。今天梧桐君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重疾险的理赔标准,我们首先来看下重大疾病保险都包含哪些疾病。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方便投保人选择重大疾病保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任何一款重疾险产品必须要符合《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按照规定,各险企对于重疾病种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包含6种必保(表中加粗),19种可选,共计25个种类,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此为保障核心的。
第一类: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2种疾病,都是确诊即理赔的。也就是说如果医院的诊断书是这个病,那么保险公司就会直接支付理赔款。这里所说的确诊书是指该保险公司认可的专科医院和认可的专科医生,经一系列科学的检查之后,得出的检查结果,才能叫做保险公司所说的“确诊书”。
第二类: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代表的5种疾病,是以采取特定治疗手段为赔付标准的。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搭桥术都会理赔,而是实施了开胸手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它非开胸手术均不在保障范围内。
第三类: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遗症”的8种疾病,要求达到某种状态才能理赔。以“脑中风后遗症”为例,其必须达到的标准是:不但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和栓塞,而且要出现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怎么界定这个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呢?要求是疾病确诊180天后,还有一肢机能完全丧失,或者语言及拒绝吞咽能力完全丧失等等。
当然,重疾险的保障条款和理赔标准相较于其他险种而言复杂很多,对于普通的投保人来说,真的是一团迷雾,那么选择一个专业靠谱的保险服务人员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梧桐君之前在其它文章中提到过如何选择专业靠谱的平台,其一就是合规性,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是取得银保监会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的合规平台,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的原则,主动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重疾险按照赔付次数的区别,再根据自身情况配置保险,毕竟适合自己的保险才是有价值的。
按照赔付次数分类
最开始大陆的重疾险都是赔重疾一次的,也就是说确诊一次重疾,就进行赔付,合同终止,后来香港的保险搞出来个多重赔付,看起来很有道理啊,因为人得完一次重疾的概率再得第二次重疾的概率会很高,并且保险只要是得了重疾就永远没有机会再买保险了,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漏洞。
不管客户怎么想,觉得我一辈子得一次重疾就很悲催了,怎么还可能得第二次,但事实就是,现在的二次重疾越来越多,而且一次重疾年轻化越来越严重,二三十岁就来个重疾,这一辈子怕是两次都打不住吧……好怕怕,还好有多重赔付重疾的存在。
画外音:当年香港的多重赔付确实是要好过同时期国内的重疾险,这就是香港保险比国内保险好最原始的依据啦。可是,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重疾险在国内百花齐放,创新毫无底线,香港的重疾已经在保障层面上没有了优势,尤其是2016年底收紧外汇外流,买香港保险交费特别麻烦。而且香港人一板一眼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服务水平跟国内相差太远,独特的理赔没有时效性的要求和诚信告知的法律环境,也导致大陆人民在香港的理赔之路异常的艰辛,所以,不要再拿着老新闻去买港险啦,如果你生活在大陆,妥妥的果断上大陆保险。
01 轻症多重赔付
轻症多重赔付是标准重疾险的标配,从华夏人寿创立常青树系列的那天开始,就标配了上来,而且是不分组的。每次赔付20%左右,3-5次赔付逐渐成了各家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基础参考标准,当好保险越来越多的时候,大牌公司们坐不住了,纷纷给自己的保险也加轻症赔付,可是要么是赔了轻症就重症保额减少,要么就是要另外收钱,一点诚意都没有,具体哪些大牌公司,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最开始的时候,只有终身重疾才有轻症多重赔付,今年以来,定期重疾也有了轻症多重赔付,不得不说又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含有轻症多重赔付的定期重疾价格比不含有轻症的或者是只含一次的价格只高一点点,给大家带来的安心可不只一点点。
更有厉害的保险公司,直接开创了在终身重疾中设立中症这个名词,也就是把轻症里面看起来比较严重的那些单独列出来列为中症,赔付额度直接从20%,25%上升到50%,中症实际上就是轻症的升级版,很多的轻症名字叫轻,但实际上还挺严重的,所以把中症单列,确实是很人性化的做法。
这么多年看过来,保险产品肯定是越来越好,那些所谓的以后保险变严了买不了不让卖划算产品的全部都是妖言惑众,大家一定要睁大自己的双眼,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说了这句话,在买保险这件事上,果断拉黑。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保险的轻症多重赔付到底有没有优势呢?
(1)终身重疾
轻症和中症都是免费是最基本要求,不分组+保额会涨这是最优选项,次一等是不分组+保额一样,如果轻症和中症没有间隔期就是加分项,有间隔期甚至间隔期长就减分了。
如果没有中症,只有轻症多次,也算得上好产品,但是没有那么卓越。
如果轻症要另外收钱,只有一次,或者占保额的,那就不用考虑了,根本上不了台面。
(2)定期重疾
定期重疾价格便宜,往往轻症及豁免是要额外收费的,但是没有关系,额外收费通常都很便宜,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附加,如果两个产品要比价格,那么一定要把二者的保险责任加成一样的才可以,比如一个是自带轻症,一个是要付钱另加,那么第二个要把价格加上去才能对比。
最优的当属轻症多重赔付了,次优的就是一次轻症赔付,最差的是没办法加轻症的。定期重疾的责任通常要比终身重疾的少很多,所以大家不要把终身重疾的多样化责任来要求定期重疾,如果定期重疾能做到跟终身重疾一样,那么相信价格也没有那么大区别了。
tips:轻症豁免轻症豁分为投保人豁免和被保险人豁免,绝大多数的标准重疾险都含有被保险人轻症豁免,也就是说, 被保险人得了轻症,如果这个时候保费还没有交完的话后面就不用再交了,终身重疾一般是标配,定期重疾大部分是要额外付钱就可以有。而投保人豁免一般仅存在终身重疾上,也是要另外付钱的,买投保人豁免,投保人需要跟被保险人一样做健康告知,并且要求更严,所以只有身体健康的投保人才比较容易加豁免,而且,大人给小盆友加比较便宜,而大人跟大人之间就不便宜了,除非是家庭经济支柱和全职另一半的组合,只要两个大人都有交费能力,那么把省下来的保费买其他的保障效果更佳。
02 重症多重赔付
重疾的多重赔付,在文章的开头已经说了,是从香港学来的,第一代产品是在2016年末出现,以陆家嘴国泰的美泰人生为代表,分配赔付,保费比最便宜的单次的高30%;半年后,很快产品升级到中意悦享安康,开创了2次不分组的时代,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很快,分组的多重赔付价格就将到和从前的最便宜的单次赔付一样了,多重赔付变成了标准重疾的标配。
而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一改过去减保障降价的新产品策略,变成了把保障做的更人性化,但价格略高一点点的路子,其实,对于能买得起终身重疾的人来说,价格差个5%,10%,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多出的这价格能否有更多的人性化设置,比如保额会增长,间隔期更短等。
多次赔付的重疾仅存在在终身重疾上面,而且是标准型终身重疾,含有身故赔付的。只有在有一定利润空间的保险上面,保险公司才敢增加更丰富,更人性化的内容。
(1)分组
分组是多重赔付的保险中最讲究的点,如果分组有利于消费者,那么保险公司的赔付概率会高很多,如果分组有利于保险公司,那么其实赔付的概率会下降不少。当然,不分组是更好的,但是目前只有香港有3次不分组的重疾,价格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总保费=总保额了,失去了保障杠杆,实在高不可攀;大陆的不分组最多是两次,价格也亲民很多。
如果只能买分组,那么到底怎么分组才是最有利于消费者的呢?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来看重疾的发病率,最大发病率的一定是癌症,所以癌症需要单独分一组;排第二名的是脑血管疾病;排第三名的是心脏类疾病;排第四名的是肾病,这四种疾病占比加起来已经占到97.2%(数据来源:中国人身保险业生命表,2010-2013)
那么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这四种病分到四个组里,用户的赔付率就是最高的;如果把其中两种或者三种混在一组,那么就是耍了心机。目前来看,分组最合理的是天安健康源悦享,其他的都或多或少的混淆了其中两种或以上疾病。
不要小看了分组的玄机,实则能为保险公司省下不少赔付成本,而且普通的用户还看不出来。
(2)保额增长
多重赔付保额每次会增长又是一个唬人的地方。大陆人去香港买保险,除了听说香港保险好之外,就是看中了分红,这个分红可真是诱人,看起来涨的很快,可惜的是,这都是假的,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能做到演示的分红,想都不要想,早点死了这条心吧,本来分红险的实际收益率就很低,在终身重疾险上的分红比起纯粹的分红险就更少,你想要一份钱达到两种效果,本身就是痴心妄想,保险公司也乐得你那么容易上钩,随便做几个演示图就骗了不少人,即便是每份计划书下面都写着本分红只做演示用,还有99.9%的人上赶着要上当。
国内也有号称保额会涨的金佑人生,不仅保额涨不上去,还要为这个会涨多付很多保费,用同样的价格,标准型重疾第一天就可以达到金佑未来几十年都不一定达到的保额,哪个实在明眼人一看便知。
大家想买分红的目的是想让收益能补的上通货膨胀,省的贬值以后不够用,第一忽略了根本不可能涨到你想要的数;第二还为分红多付了那么多钱;第三,就算是涨也要好几十年以后才能涨一点点出来,根本顶不上用,几十年以后也许都二次重疾了三次重疾了。
因此,把保额增长写在合同里,每次涨的额度也约定在合同里才是最靠谱的;从实用的角度来讲,第一次赔付,离的近,不涨也合理;第二次,第三次赔付离的远,应该涨的更多,大陆保险对于保额增长的创新就在这里,多次赔付后续保额增长。
目前最大的增幅是到第三次时到250%,最少的增幅是第三次时到150%,中间的是到200%,只要是有就是好的,毕竟这种保额会涨的保险保费也没比不会涨的贵多少,涨的越多的价格越贵,增长到200%的比最便宜的多重赔付贵了10%左右,就看自己兜里有多少银子能支付多大的涨幅,这个涨幅可比金佑这种分红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