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保险与返还型保险相比买哪个好?

3回答
828查看
已解决
消费型保险与返还型保险相比买哪个好?
共3个回答
小骆驼

不建议买返还型保险,原因如下:

首先返还型产品的返还,是建立在没有发生重疾理赔的前提下的,如果约定返还的期限之前发生重疾理赔了,那就不能再返还了。其次,返还型重疾险所返还的钱,要考虑货币价值。

而消费型保障真正体现了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这一属性;低保费带来的高保额体现了保险的杠杆作用,更直接的体现的是降低了投保人的经济压力。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的区别:

一、消费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如果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原先约定的额度进行补偿或给付;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返还所交保费。

1.消费型重疾险的优点

  • 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相对便宜,杠杆高,可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的作用;

  • 消费型重疾险期限保障更加灵活。

2、消费型重疾险的缺点

  • 保费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产品费率会随物价上涨而涨,未来趋势无法精准预测;

  • 保费低、保额高,适合预算有限、想通过保险实现疾病保障功能的消费者购买。

二、返还型保险

什么是返还型重疾险?返还型保险:被保险人生活至约定年限后,保险公司返还所交的保费或者合同列明的保险金。

1.返还型重疾险的优点

  • 保费固定,缴费期内,第一年交多少,以后每年都交多少;

  • 带身故责任,身故赔保额;

  • 保障时间较长,保障期满有返还。

2.返还型重疾险的缺点

返还重疾看似“保本”,实则很不划算;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对,羊毛出在你身上。

三、在购买返还型保险之前,你要清楚几点

  • 你是否做好每年承担上万保费的准备?返还型保险是一种负债,但不甜蜜;

  • 你要的是储蓄还是保障,这种看似强制性的储蓄是否符合你的经济状况;

  • 你的理财能力会一直为零?你真的只会赚钱,不懂理财吗?

  • 一旦因外界因素导致保费断缴,不仅保障终止,所交保费也要承受你想象不到的损失,所以保费断缴的风险评估,你做了吗?


2020-09-19 02:46:25
扫码向TA提问
保险达人

“有病赔钱,无病返还”这八个字,就像一个魔咒,吸引着消费者前仆后继,也让返还型重疾险在国内流行了这么多年。事实上,即使是现在,返还型保险的热度也并不低。
大部分懂保险的人,其实一般都是不太推荐买返还型重疾险的。
这里不推荐购买返还型保险,并不是否定返还型保险。只是在选择返还型保险时,很容易陷入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只看中返钱,不关心保障
其实很大一部分购买返还型保险的人,都只是看中了它能返钱,对于产品的保障到底如何,可能根本不太了解,这完全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而且市面上的返还型保险产品保障差异又极大,很容易导致买错保险。万一因为买错保险,导致在出险后得不到理赔,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误区二:到期返还,才能发挥理财功能
保险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理财工具,但是像重疾险这类保障型的保险,主要通过转移风险的形式来进行理财的。比如说,一个人得了癌症,需要50万医疗费。如果他买了重疾险,那么这50万就由保险公司来负担,转移了大病对这个家庭可能会造成的经济打击。用每年几千元的保费撬起几十万的保障,才是重疾险最本质的理财手段。
也就是说,买保险本身就是一种理财,不管是返还还是不返还,在保障期间内保险都提供了风险保障,所以已经达到了理财的目的。
误区三:消费型不返还,不赔太亏
很多人不喜欢消费型保险,是因为觉得“保险不赔就亏了”。但是我们很久之前就跟大家说过,不出险意味着自己或者家人没有生大病,平安健康才是最好的,又怎么会亏呢?
消费型重疾险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它真的性价比超高!选择同等保额,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可能会便宜一半都不止,保险杠杆更高,也让更多收入不高的家庭有机会完善保障。
当然,不推荐大家买返还型的保险,也并不是完全反对。返还型保险中也有不少好的产品,只是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保障需求和预算,而不要一味地关注返还功能。
哪些人群可以考虑购买返还型保险?
1. 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有充足的保费预算。根据双十原则,一般全家人的保费预算最好是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而保额最好是能达到年收入的10倍以上。而返还型保险的保费真的比消费型保险要贵得多,有充足的预算可以说是购买返还型保险的基本条件。
2. 投保年龄与返还的时间最好不要相隔太久。简单点说,小孩子就不太适合买返还型保险。比如0岁投保,70岁才返还,半个多世纪都快过去了,这个返还还有意义么?而如果是40多岁才投保,到65岁返还或者70岁返还,则还能为养老提供部分支持。
总的来说,保险也是一种商品,而选择买何种商品都是每个人自由,大家在选择产品时,也不一定要纠结自己购买的到底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首先还是要优先以保障为主,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经济能力,尽量让自己拥有更高和更完善的保障。
在这里,梧桐树保险网为大家推荐一款2019年新推出的超高性价比、保障超全面的——桐心守护重大疾病保险,无论是在保障还是保费方面,它在同类型产品中都几乎做到了极致,跟2019年新推出的其他产品相比,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2019年六款新品重疾险对比

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如果从细节设计上观察,可以说是火药味十足。
1. 桐心守护前十年重疾保额增幅50%,不单独限制投保及出险年龄
重疾保额加保也是几款重疾险新产品的特色之一,但经过横向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10年重疾保额额外赔付最低的仅20%,再高一点的可能达到35%,看起来35%的比例在同类重疾险中算是比较良心的了。
唯独桐心守护重大疾病保险的额外赔付比例达到了50%,在现有的几款产品中一骑绝尘。人生中黄金阶段的10年,有了这款重疾险就有了更足的底气!
另外,桐心守护重大疾病保险150%保额赔付保障最高可持续至65周岁,无论何时投保,保障都会完整覆盖保单生效后的10年时间。而其它一些包含该项保障的重疾险产品要求在规定年龄之前初次确诊,才可享受额外赔付,规定的年龄通常低于50周岁。

1. 桐心守护99+1种疾病赔付,真正覆盖“癌症”+“非癌症”保障
单次赔付的重疾险,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兼顾癌症与其它重大疾病。
这类重疾险如果首次出险为恶性肿瘤,理赔后就只剩下恶性肿瘤的二次保障,一下失去了癌症以外的几十上百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想想是不是觉得有点亏?
与其它多次赔付的产品相比,桐心守护重大疾病保险的恶性肿瘤单独一组,剩余99种重大疾病一组,赔付了恶性肿瘤不影响其他99种重疾的赔付,而其他重疾赔付之后,也不影响恶性肿瘤的赔付,真正实现“癌症”+“非癌症”全面覆盖。
首次理赔非癌症重疾:后续提供两次癌症保障,充分应对癌症风险,减轻患癌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首次理赔癌症:剩余99种重疾仍有保障,如3年后癌症持续、复发、转移或新发可再次理赔,全面兼顾。
1. 桐心守护轻症、中症赔付后现金价值不变
现金价值,就是保单所具有的价值,与退保时可以拿回多少钱息息相关。
某重疾险产品在条款中明确规定:“若本公司已按本合同的约定给付过保险金,本合同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将根据保险金已给付情况相应减少。”如果被保险人出险,保险公司赔付过保险金,最后拿到手的现金价值会相应扣除一部分。
这里就必须要夸一夸桐心守护重大疾病保险的一个隐藏福利——如果被保险人罹患轻症或者中症并获得赔付,保单现金价值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倘若后期退保,即使轻症及中症发生过理赔,仍可以按照现金价值表领取相应的金额,不会减少,消费者利益得到了充分维护。

2020-09-19 03:46:28
扫码向TA提问
保险专家

两种不同的保险选择,反应了不同的消费理念。
不管是返还型保险还是消费型保险,都各有其优点及缺点。
返还型保险看起来很诱惑,消费型保险看起来不划算。但是如果考虑到通胀率,投资回报率,那就不一定了。
但是,如果是一个月光族的,那无论如何都是买个返还型保险来的好啊,但对于一个善于理财投资的人来讲,那消费型保险其实更划算些。
保险本身无非好坏,合适就好。一份万元甚至是几十万远的需要综合衡量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一份百元千元的保单一样需要综合考虑,只有把自身的风险转嫁出去,又符合自身的理财习惯的才是好产品好计划。
以上,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2020-09-19 06:03:33
扫码向TA提问
热门文章
1
重疾险新定义落地,无数旧定义重疾险产品纷纷下架,没赶上末班车的朋友先别急着遗憾,要知道好的产品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不,作为少儿重疾险爆款选手的“复星联合妈咪保贝”,就以新生版形式强势回归! 妈咪保贝(新生版)究竟做了哪些保障升级,升级之后值不值得入手呢? 今天小骆驼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保障内容 优缺点分析 总结  
2
近日,中国互联网保险深度观察媒体“保观”正式对外发布了“2021·InsurStar保险科技行业榜单”,共有27家企业入围。其中,第三方保障规划平台骆驼规划荣获了“InsurStar2021年度优秀保险中介”奖。据悉,为了评选出保险行业创新和转型中的代表性企业,保观InsurStar设定了三大评选标准:在自己的赛道业绩保持优秀;符合消费者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能落地,确实为用户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效率;
3
;新规实施后的重疾险市场,有不少以前的好产品都推出了新版本。 其中有款产品,一说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昆仑健康的守卫者3号:不分组多次赔付、高额少儿特疾保障,是旧重疾中的明星产品。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它的新版本——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看完条款,小骆驼只想说:这性价比简直逆天了! 话不多说,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款产品的: 产品保障内
4
支付宝好医保长期医疗险20年版来啦!值不值得买?投保前必看!
5
安徽、河南、河北的惠民保落地!几十块保300万,是不是坑?
6
和泰金多多年金险好不好?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年金险会成为理财新宠吗?
7
相互宝怎么样?是保险吗?要不要加入?
8
相互宝分摊金额暴涨!还要继续吗?要不要退?
9
业务不真实 领罚超百万?警惕!保险业务记录下笔需谨慎
10
如何领失业保险?可以领取多少?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