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正需要的保险,其实也就四类: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
1.意外险
意外险,就是对各种意外进行保障的保险。一般分为两种: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前者主要保障意外身故和意外残疾;后者可以报销因意外导致的门诊、急诊、住院费等费用。
其中,意外身故,即意外导致的身故,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一般等于保额。对保险中的“意外”,我们千万不要想当然,必须满足“突发的、外来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个标准,保险公司才会赔。
2.医疗险
医疗险,是指可以报销生病时的各种看病费用,包括门诊、住院、手术等费用的保险。
需要强调的是,和重疾险不一样,医疗险不建议重复购买,因为同一笔医疗费用不能在多家保险公司重复报销。只有报销的费用超过保额了,才能先在一家理赔,没报销完的再在另一家理赔。
3.重疾险
重疾险是指重大疾病保险。如果买了重疾险后,确诊得了保单范围内的重大疾病种类,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进行赔付。
所谓的“重大疾病种类”,在保监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规定了25种,其中6种,属于必保疾病,另外19种,属于可选疾病。
但重疾险保障多少种疾病,并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最高发的重疾只集中在必保的6种疾病中——数据显示,理赔率最高的三类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后遗症,三者理赔占比高达90%多。
4.寿险
寿险,是指身故就赔的保险。定期寿险一般保障10年、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周岁、70周岁、75周岁。若保障期间内身故,保险公司赔付保额;如果还活着,则不赔付。
承担家庭责任的人,对父母有赡养责任的独生子女尤其需要购买寿险,这样即使身故,家庭经济,父母的生活,也不会受大的影响;而不承担家庭责任的老人、小孩,则不建议购买。
保障规划的意义,解决我们病有所医,亲有所护和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可以保证我们在疾病面前不怕花钱
亲有所护,保证提早离场的人生责任得以延续,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的养老费用、房贷等可以得到保证
老有所养,自身的养老费用的提前储备
但是由于我们的资金有限,无法一步到位,所以需要我们来进行规划
病友所医,亲有所护,在我们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保险是最好的解决工具
老有所养,通过社保,个人储蓄,理财投资,商业保险等,越早准备越好
规划原则一,明确自己的需求
首先确定家庭的风险敞口,根据敞口确定保障配置方案
规划原则二,保障全面,保额充足,保费适当
保障全面,死亡、疾病、意外都需考虑在保障范围内
保额充足,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人保额不足10万,保额在30万以上的仅为3%-5%
保费适当,年可支配收入的5%-10%,最高不超过15%
规划原则三,动态变化,不断完善
保障规划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1, 先保障后理财,先大人后小孩和老人,优先保障经济支柱
第2, 先考虑应对意外、疾病和死亡三大风险,在考虑养老,保险产品要组合搭配使用才能实现功能最大化;
第3,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长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