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销售作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其他传统渠道一样,只要是正规销售平台,都是靠谱的,因为你买的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渠道没什么关系。
网销保险有两大渠道类型,一是官方网络直销,即保险公司的官网、直销商城、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因为是保险公司自己的直销渠道,所以最可靠。另一大类是第三方保险代理公司的网销平台,这种有很多,为避免广告,不列举。这类平台需要自己去判断,比如支付宝这样知名的平台,是没有问题的,对一些不知名,自己不了解的平台,购买之前可以先向保险公司的客服咨询确认该平台是否是签约代销机构。
网销保险看起来产品很多,其实基本上只有3类保险。一是意外险,二是医疗险、消费型重疾险,比如现在比较火的“百万医疗”险,三是定期寿险。可以看出,网销的保险都是产品形态简单的产品,受国家监管政策要求和网络销售本身特点的限制,产品复杂的传统寿险、重疾险、理财险都不能在网上销售。
最后,购买网销保险存在一定的被误导风险,因为客户基本上很少有人会去看保险产品的条款,一般只会看商家的产品介绍来了解保险内容,商家有可能为了销售而故意弱化或不说明保险条款的某些要求,从而导致客户的误解。
因此,在网上购买保险,客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保险知识和判断能力,购买前尽可能阅读保险产品的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知道自己要买的保险究竟保什么,不保什么。
很多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中介结构都会借助线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在线上销售省去了很多的下线运营成本跟宣传成本,所以出的险种性价比都非常的高,但也考验客户自己本身是否有足够的保险知识。
1、能够读懂保险的知识,线上宣传页面一般都是把产品的亮点跟特色提取出来,对于合同的具体条款跟一些需要注意的内容放在比较隐蔽的位置。所以就要求客户自己有能力去分析是否是自己需要跟满意的,比如对于医疗险来说,哪些内容有限额,报销的顺序是什么,额度是多少,是否有免赔额等等,对于意外险,伤残的鉴定标准依据是什么,身故受益人如果是法定会造成什么结果,还有就是保险的生效日期,疾病观察期是多久等等
2、理赔的程序是什么,万一用到了怎么理赔,一些中介第三方平台可以进行协助理赔,那么需要提供什么手续跟材料,对于材料的上传要求有哪些。
3、对于险种的辨别,因为是客户自己购买需要进行大量的对比跟筛选,哪些内容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内容是一定要有的,哪家公司实力强品牌响等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精力去比较。
所以在网上购买保险主要看自己对于保险的认知程度有多深,如果对自己没有多少信心不敢承担因自己选择造成的结果,那么在网上就可以选择一些短险,比如意外险、小病医疗保险、旅游险等等这类交一年管一年的。但是一般这类的短险没有纸质保单,只有电子保单,所以要留存好。如果你自认为有这个能力对保险有深刻的认识那么可以考虑一些缴费年期比较长的,比如重疾保险,定期寿险,防癌险,百万医疗险,甚至是年金险。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论你在什么平台购买保险,购买之后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的条款,知道哪些能赔,哪些不能赔;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平台是不是有实力的,购买的保险的承保公司是哪个,一定要告诉最亲的人自己在哪里购买了什么保险,防止突发情况自己不能理赔,保险公司也不会主动管你。
保险的针对性非常强,每一款保险都有相对应的需求群体,并不适合所有人。互联网保险也是如此。
说到互联网保险,多数人脑子里一定会先跳出“便宜”、“保障纯粹”这样的关键词。
确实,互联网保险的产品保障纯粹单一,剔除掉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成本,保费上尽可能让利缩减,看起来就是一副这副物美价廉的样子。
便宜、分量足的东西我们都喜欢,所以近几年于是这几年互联网保险的成交量蹭蹭蹭的往上涨。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1835.29亿元,占到了去年全行业保费收入的5%。这份购买热情可一点都不输给前几年的港险投保热潮。
我来先讲讲互联网保险的缺陷,你就能从中一窥究竟。
互联网保险的缺陷
虽然互联网保险保障比较单一,却胜在便宜。挑选好的产品进行组合,也能打造出一套满足自己需求,价格实惠的保障计划。
但互联网保险在投保、理赔过程中依然有着自己的短板。
1 投保、理赔偏自助
互联网保险是在线投保,从投保到理赔整个过程几乎是自助式的。这对投保人,或者被保人的诚信度、专业度、耐心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投保的时候,需要自己先看清楚产品介绍跟条款,认真核对健康告知,虽然有客服可以咨询,但反馈未必那么及时。
尤其在投保的产品不能核保、健康告知自己还拿捏不准的时候,根本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投保要求。
如果贸然投保,很有可能因为投保时的疏漏,而导致理赔的时候被拒赔。
即便是隐瞒身体异常投保,在理赔时也很容易被以既往症,或是故意隐瞒健康状况为由,遭到拒保。
在投保过程中存在不便之处,在理赔的时候也是存在诸多不便。
比如说,在理赔的时候,通常需要将理赔材料邮递到保险公司。等到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后,才会把理赔金打到被保人的银行卡上。
在这个过程中,如收集的材料错漏,毫无疑问会耽误理赔审核的时间。而且材料递交走的是邮递,理赔金到账的时候就更长了。
2 互联网保险有保额限制
互联网保险的最高保额是有限制的。
不仅是单个产品最高保额有限制,保险公司同类型保险的最高保额也有限制
比如单个重疾险的最高保额一般是50万,定期寿险多数是150万,个别产品可以达到300万,但对被保人的健康要求会比较严格。
想要拿到高保额,单买一个产品是满足不了的,只能通过买多个不同公司的同类产品来实现。
我给你举个例子。
某君想在网上买150万的重疾险,那他投保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在A公司买A款重疾50万,在B公司买B款重疾50万,在C公司买C款重疾50万,
这个过程对于那些简单粗暴的人来说是非常麻烦的,同时也因此产生了互联网保险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单整合保存。
3 保单管理不易
互联网保险走的是无纸化运作,一年期的产品基本是没有纸质保单的,只有长期型的保险才能申请领取纸质保单。
而且我们购买的互联网产品往往不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即便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保险,也会出现买的保险不在一家平台的情况。
这个时候保单的整合管理就非常麻烦了,因为这些购买渠道之间的记录并不互通,我们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查到自己所有的保单。
如果自己心很大也没有主动整理保单的习惯,那么到了需要理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家人找不到对应保单,或是根本不知道这些保险的存在,而造成无法理赔。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买互联网保险呢?
1 资金有限的人
像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刚组建了家庭的年轻人,这类可支配资金比较有限的人群,可以借助互联网保险较高的性价比,花较少的钱拿到较充足的保障。
2 投资能力较强的人
保险有个一直被忽略的作用,就是强制储蓄。对于那些投资能力欠缺、存不下钱的人,购买返还型的保险虽然性价比很低,但能帮他们攒下一些资金。
而对于投资能力强的人,资产累积完全没在怕的,互联网保险这类高杠杆比的保障既能帮助他们转移风险,省下的保费也可作为投资资本,为他们赚取更多的利益。
3 有增加保额需求的人
一个合理的保险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要在人生各个阶段都有较充足的保额应对风险,就需要阶段性的增加适量保额。
但我们都知道,年纪越大,保费越贵,而互联网保险高性价比的特点,恰恰能满足已有保险人群的加保需求。
4 对保险有特殊需求的人
互联网保险除了性价比高之外,创新性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在哗众取宠的“奇葩险”中,不乏值得购买的保险,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也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保险。
比如“熊孩子险”,除了能保自家熊孩子的意外伤害,还保因为熊孩子过失造成的第三方人身、财物损失,广大家长值得拥有。
在网上买保险,自己要操心的事情可一点没比线下投保少。但至少,你能在投保前先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