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差”,包括:①费差(expense margin)、② 死差(mortality margin)、③利差(interest
margin)。“三差”指实际费用、实际(投保人)死亡率、实际投资收益三者与保险公司设计保单时所估算(费用、死亡率、投资收益)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预算”与“实际”的差别。
下面用具体例子来说明“三差”为何物:
2008年01月01日,有且只有10名投保人向保险公司A买了一年期的人寿保险,每人交了1万元保费,保额为15万。(再假设2008年其它时间无其他客户投保,神经病的假设,要这样保险公司早倒闭了)
同时,保险公司A设计保单时的估算如下:
1、预计08年底这10名投保人中会有1人死亡(只是假设,一般1个不死);
2、预计08年全年费用为5万,投资收益为10万(这个数字也是比较瞎的)。
那么保险公司A预计在08年年底时的资金余额为:
10名(投保人)×1万(保费)-5万(费用)+10万(投资收益)=15万
这剩余的15万刚好足够赔付给那位不幸死去的投保人,也就是说保险公司A08年是老白干。
可是,以上数字仅仅是保险公司A自身的估算,实际费用、实际(投保人)死亡率、实际投资收益与预算或多或少存在偏差,这个偏差就是保险公司的“三差戟”。
如果年底时实际死了2名投保人,那么保险公司便会亏损15万,这就是“死差损 ”;
如果最后一个都没死(通常如此),那么保险公司便盈利15万,这就是“死差溢”;
如果全年实际费用为6万,那么保险公司便会亏损1万,这就是“费差损”;
如果全年实际费用为4万,那么保险公司便可盈利1万,这就是“费差溢”;
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是5万,那么保险公司便会亏损5万,这就是“利差损”;
如果实际投资收益是15万,那么保险公司便可盈利5万,这就是“利差溢”;
(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在债券市场上进行很好的对冲,那么A股目前的腰斩,会让保险公司出现以上“5万利差损”局面)
一般而言,实际费用跟估算费用差别不大(除非哪天老总喝多了多抱了几个小妞回家);同时,实际死亡率跟估算死亡率差别也不会太大(50年一遇的特大灾难毕竟50年才一次),因此,费差(expense
margin)和 死差(mortality margin)对保险公司盈利影响并不明显,对保险公司盈利影响最大的要数利差(interest
margin)。
利差溢越大,保险公司收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