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在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从1998年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新增的养老金待遇就只有两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说具体名词可能大家不明白,但是简单点说就是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我们缴费20年,实际上基础养老金就是16%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简单,不过我们要搞清个人账户余额如何形成?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如何确定?
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每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的。每年计算一次记账利息,2016年开始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之前是省级公布,一直在7%~8%以上。所以,相对于个人理财还是蛮划算的,但是比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8%~10%要低一些。
计发月数是国家2005年制定,至今没有修正过,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现在来看缴费20年个人账户里能有个3~5万元,等未来15年后,个人账户余额能有8~12万元,差不多每月能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570~870元。
现在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大约在5500~6500元之间,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8000元以上。如果等到未来办理退休,社平工资能够涨到1.2万元,基础养老金实际上可以每月领取1920元。
两部分养老金相加,大约能够每月领取养老金2500~2800元。如果缴费年限更长,缴费基数更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会越多。
不过,这仅仅是退休时的的退休后还是年年增加的。
养老金调整一般是国家通过发布养老金调整通知的方式,各省市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一般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进行,根据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等因素增加养老金。
近年来每年养老金平均调整幅度都在5%左右,未来的话差不多每年也能增加月养老金125~140元。
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缴费基数越高,增加的钱数也会越多。
说实话,养老保险缴费20年按照最低基数缴,只不过是养老待遇的起步而已,拿到现在的水平来讲,每月也就领取1000~1200元左右。这样的养老金水平对于有品质的养老生活,没有多大意义。
国家还有对于就业困难人员的照顾政策,比如说4050人员,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话,可以享受到退休为止,差不多能够减轻个人缴费,负担的50%~66%。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要继续缴费,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