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伤保险长期待遇调整 2020工伤保险条例

时间 2020-10-26 20:33:55
查看次数 85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为更好地保障我省工伤人员基本生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2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调整2019年度我省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发放标准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50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将《通知》有关规定解读如下:

  一、《通知》的制定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伤残津贴每年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进行调整”,第二十六条规定“生活护理费每年按照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比例同步调整,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调整”,第三十五条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每年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进行调整”。

  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20号)规定,“全省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调整公式。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人均调整额=上年度全省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上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0.7+上年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3)±综合调节额”,“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公式。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均调整额=上年度全省月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上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0.4+上年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6)±综合调节额”,“根据人社部发〔2017〕58号文等规定,明确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工伤保险长期待遇调整办法,年度调整方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调整可以采取定额调整和适当倾斜的办法,对伤残程度高、伤残津贴低于平均水平的工伤职工予以适当倾斜。五级、六级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生活护理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相关规定进行计发,按照上年度省(区、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比例同步调整。职工平均工资下降时不调整”,“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采取定额调整的办法”。

  根据上述法规、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并适当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通知》对2019年度我省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进行了调整,主要明确了调整人员范围、调整时间、调整标准、调整办法等内容,让工伤人员有关待遇标准切实得到提高。需说明的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我省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了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要求全省范围统一待遇支付标准,但鉴于原我省各市有关待遇标准和调整办法差异较大,《通知》在全省统一规范调整办法的基础上,对部分工伤人员有关待遇实施了平稳过渡和“托底调整”的办法,确保省级统筹改革后工伤人员获得感得到提高。

    

  二、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调整

  根据粤人社规〔2019〕20号文件有关规定,2019年我省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人均调整额=3493元×(12.3%×0.7+2.2%×0.3)±综合调节额C1=3493元×9.27%±C1≈324元±C1,其中C1确定为0元,因此,《通知》确定2019年我省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平均调整额为324元(即平均调整比例约9.27%)。

  根据人社部发〔2017〕58号有关规定,《通知》规定按照定额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调整,即2018年12月31日前已享受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人员,从2019年1月1日起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伤残人员分别定额加发324元、346元、368元、390元,对于经定额加发后仍低于3369元的人员,按照3369元的标准予以发放。为更好地保障2019年新享受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人员基本生活,《通知》规定此类人员如其核定的伤残津贴仍低于3369元/月的,从其首次享受之月起调整按照3369元/月的标准予以发放。

  三、生活护理费调整

  由于新修订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20号)均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生活护理费计发基数涉及的“职工平均工资”从“地级以上市”改为“全省”的执行时间也从2019年7月1日起执行,因此,《通知》按照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和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两个时段分别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一)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调整办法。根据原《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市(含省本级)符合生活护理费调整条件的人员以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首次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分别按照本市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省本级按照广州市相关参数计算)的60%、50%、40%、30%的标准调整发放。其中,2018年12月31日前已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从2019年1月1日起调整。

  (二)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调整办法。根据新修订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六十四条规定,符合第1项办法调整的人员以及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次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高于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广州、深圳市及省本级继续按照本市(省本级)的标准调整发放(即:广州市及省本级生活护理费的计发基数为9320元、深圳市生活护理费的计发基数为9309元);其他市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人员分别按照2018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即:其他19个市生活护理费的计发基数为7486元)的60%、50%、40%、30%调整发放,即分别按照4491.60元/月、3743元/月、2994.40元/月、2245.80元/月的标准发放。其中,2019年6月30日前已享受生活护理费的人员,从2019年7月1日起调整。

  (三)特定人员的调整办法。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60号)“全省统一工伤保险各项政策及待遇标准,要统筹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待遇计发基数变化情况,采取过渡办法,逐步实现待遇平衡”的规定,如果按照第(一)、(二)项办法调整的生活护理费发放标准比其调整前享受标准降低的人员,暂不按上述第(一)、(二)项办法进行调整,改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人员在原享受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加发130元/月、120元/月、110元/月、100元/月,从2019年1月1日起调整加发;今后待当年度按全省统一办法调整后的发放标准高于本项相关人员所享受的生活护理费标准时,本项相关人员再纳入当年度调整范围予以统一调整,从而实现相关工伤人员生活护理费标准平稳过渡到全省统一标准。

    

  四、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

  根据粤人社规〔2019〕20号文件有关规定,2019年我省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均调整额=1420元×(12.3%×0.4+2.2%×0.6)±综合调节额C2=1420元×6.24%±C2=88.61元±C2,其中C2确定为+43.39元,因此,《通知》确定2019年我省供养亲属抚恤金平均调整额为132元(即平均调整比例约9.27%)。

  根据人社部发〔2017〕58号文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有关待遇调整机制的通知》(粤人社规〔2016〕9号)有关规定,《通知》规定按照定额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调整,即2018年12月31日前已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从2019年1月1日起定额加发132元,对于经定额加发后仍低于2019年所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所在市有多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就高原则确定)的,调整至所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额发放。为更好地保障2019年新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基本生活,《通知》规定此类人员如其应核定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发放标准低于所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从首次享受之月起调整至所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额发放。

  五、《通知》其他相关事项

  (一)五级至六级伤残津贴调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五至六级伤残职工,如不能安排适当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70%。因此,五至六级伤残人员也可能享有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为了保障享受伤残津贴的五至六级伤残人员基本生活,《通知》规定其享受的伤残津贴从2019年1月1日起可参照本通知相关办法,由用人单位负责调整发放。

  (二)资金渠道。本次调整加发的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所需资金按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支付,即: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支付。

更多社保常识,点击专属保险专家1对1解答你的疑问,教你怎么避坑。

AA
THE END
A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骆驼规划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service@luotuoguihua.com
热门推荐
1
  厦门医疗保险报销流程:   1、带齐申请报销所需资料到当地社保中心相关部门申请办理。   2、经审核,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即时办理。   3、申请人办理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时,先扣除本社保年度内划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金额,再核定应报销金额。
2
  合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电话及地址一览表_合肥劳动保障办理指南 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有关于合肥劳动保障相关办事服务指南,有兴趣的朋友请看下面的内容。   合肥劳动保障办理指南   合肥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电话及地址一览表 序号 单位 投诉举报 地址 1 合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3536315 市政务新区政务环路88
3
  第一类:预约类,各个区各个办事单位,要办什么业务,可以用它先预约。   第二类:预约挂号   第三类:电子健康卡,在线的健康卡,位置在“i厦门”首页左下角   第四类:居住证办理,包括办理时可以先在线审核资料,通过以后直接去派出所制证,1年到期签注时,也可以先在平台上传资料通过签注,然后带上签注通过的截屏直接去线下(派出所、“e便民”服务站)修改
4
厦门医疗救助有没有对病种的限制?如何申请厦门医疗救助
5
西安社保补缴办理流程 西安如何办理社保补交
6
2020河北省中人养老金补发通知 河北中人养老金补发什么时候兑现?
7
最新济南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是多少?2016济南社保缴费基数标准
8
新农保交1000元60岁拿多少钱?2020年农村养老金领取标准一览
9
河北省中人养老金补发通知:2020河北中人养老金补发什么时候兑现?
10
社保一档、二档、三档缴费分别需要多少钱?
最新文章
1
其实现在上班的人都肯定会缴纳社保的,而个人是不是也可以缴纳社保呢,个人如何缴纳社保?个人缴纳社保怎么退保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同时告诉大家个人如何社保缴纳,怎么退保等等。 一、个人如何缴纳社保? 其实如果说个人要自己缴纳社保的话,也就只能够缴纳养老金跟医疗保险等这两部分的,而缴纳的社保具体流程主要如下: 个人要缴纳社保的话是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来上社保的,也就是养老保险和医疗
2
社保作为国家政策福利,大家对它基本都不陌生吧。政策规定大家只要在工龄交齐15年社保,老了可以领一笔养老金。这有利于民众的,毕竟年老时侯的生活状况谁能保证呢?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退保,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社保如何申请退保?能拿回多少钱? 一、社保退保需要什么资格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社保除了几种特殊情况外,是不允许提前退保的,它和在保险公司买的险种性质不一样。允许提前退保的情况有出国定居、重复缴费、
3
我们都知道商业保险有自愿性,因此无论是投保还是退保,只要消费者自己愿意承担保费或者保费损失,都是可以自己决定买与退的。相对应的社会保险是有强制性的,配置是如此,那么社保退保是否可以呢?社保能退保取出来吗?我们能取出来多少钱呢?来看看文章解读吧! 一、社保能退保取出来吗 社保属于国家强制推行的福利性保障制度,有公益性,属于全民都可以参保的一项基本保障,那么它能不能退保取出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退保
4
社保有哪些种类?社保能退保取出来吗?
5
个人可以交职工养老保险吗?个人交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多少?
6
员工退保网上办理流程,公司办理员工退社保需要什么材料
7
深圳社保退保怎么办理?深圳社保退保需要什么条件?
8
社保退保流程怎么操作?能退多少钱?
9
医保可以申请退费吗?怎么退医保?
10
职工养老保险退保能退吗?能退多少钱?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