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人社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人社部门支持保障服务疫情防控和做好稳就业等相关工作情况。
针对这次疫情,国家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支持政策,对此,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介绍,初步预计,这次减免三项社保费,至少可以减轻企业成本5000亿元以上。
大力减免社保费后,能否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养老保险金的足额发放?聂明隽强调,截至2019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09万亿元,总体支撑能力较强。
29省份已出台社保费减免政策
今年2月20日,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对企业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
免,就是自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免征,免征期最长不超过5个月。湖北省可以将免征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减,就是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可以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最长不超过3个月。缓,就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同时,2020年2月28日,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单位方式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与上述企业一样享受减免和缓缴政策。
聂明隽指出,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就业是社保之源。企业健康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才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初步预计,这次减免三项社保费,至少可以减轻企业成本5000亿元以上。
同时,聂明隽强调,减免政策一出台,受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遍欢迎,一些企业家评价“听到了最想听到的解决方案”。文件下发后,人社部建立了日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各地进展情况,督促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让中央的决策在最短时间转化为企业福利。截至3月6日上午,有29个省份已经出台了减免政策文件,其他省份文件已报省级政府待批。从各地出台的文件看,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高限执行免、减、缓政策,最大程度缓解企业困难,相信企业很快就能切身感受到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