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讲,养老金确实是越晚退休养老待遇越高。但是应当有前提,那就是相对于本人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高。
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叫做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这两部分待遇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基本的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只要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就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计算的会越多。
确实有一些特殊情况会造成养老金倒挂的情况,有哪些情况呢?
第一,缴费年限有差距。计算养老金待遇,主要使用的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保的时间,都有缴费记录,非常好算。而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一般参加时间越早,视同缴费年限就越多。毕竟我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都是统一开启的。
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时,还会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跟社平工资挂钩非常划算,养老金差异也很大。一般每年视同缴费年限,可能会造成100多元的养老金差异呢。
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以职工档案的认定为准。退休老职工一定要搜集好自己的档案,千万不要因为档案材料缺失,丢弃几年的视同缴费年限,那可就亏了。
第二,缴费基数有区别。
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是基本的原则。当缴费基数高的时候,会影响当月的平均缴费指数,提升基础养老金待遇;也会提高个人账户的划入额度,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
比如说,按照60%基数(3000元)缴费一年,只能生成0.8%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划入钱数是每月240元;100%基数(5000元)缴费一年,能生成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划入钱数是400元。所以,基数不同养老金还是有差距的。
第三,养老金增长有差异。
退休以后养老金是年年增长的。一般来说,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增长速度较快,养老金较高的人群增长速度较慢。每年国家都是有养老金平均调整比例的,2005年到2015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老人增长速度会更高。
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早退休的老人增加的养老金比晚退提升的养老金高的情况。但是,近年来国家养老金增长速度已经降到5%左右,即使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增长速度也不过8%~10%,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在10%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增长速度在7%~8%。两者增速还是差不多的,养老金倒挂的情况有所减少了。对于养老金较高、缴费年限较长的人群,还是晚退休更划算。
第四,特殊情况要处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待遇的,虽然一般说越晚退休越划算,但是还是有一些地区至今没有理顺养老金。也会出现晚退休的人员比早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待遇低的情况。这种情况,理顺之后就不会出现了。当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主要还是受到退休时级别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年限影响并不明显。
所以,晚退休养老金不如早退休高的情况确实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越晚退休越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