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破题 从走出误区开始 误区1:逾三千万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有媒体分析认为,随着新规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仅仅指望通过一个条例,来解决我们所有的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问题,显然不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就此表示,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就养老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包括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在内,相关领域改革已被逐个分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在三中全会总体改革部署下对其养老金改革做了规定,但它只能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既不可能引领事业单位改革和养老金改革,本身也不可能具体地回答诸如退休年龄等一些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更不是一个完整的改革设计,这是《条例》本身的定位所决定的。
“因此,人们不应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条例》上,最终还是要等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顶层设计。”郑秉文强调,任何国家的养老制度改革,参加改革的群体是分为新人、中人、老人三个群体的,具体而言:改革之日已经退休的称为老人,他们按照老的办法领取养老金;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改革之后入职的人员称为新人,他们适用新的制度参加养老保险,数十年以后才能领取;改革时那些没有退休的人则称为中人。这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何确定什么年龄的人参加改革。
“是从50岁、40岁还是25岁开始?定得太远,改革效果的显现需要很长的时间;定得太近,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太剧烈了,需要考虑到改革的承受力。所以,在中人里,改革该从哪个年龄的群体开始,这是个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针对养老制度改革的一揽子改革方案,目前还在制定当中。”郑秉文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