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不足15年,应当延迟退休继续缴费至满15年,然后办理退休手续。
如果不想继续缴费,可以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退休待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兜底的福利保险。虽然说也需要在退休以前缴费满15年,但是全国不少地区规定,如果到达60岁退休年龄时不足15年,可以一次性补齐然后办理退休手续。
说起原因也非常有意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合并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而来。新农村养老保险,2009年推动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推动试点;至今没有15年,所以允许补缴,但是不允许超过15年。
所以,国家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养老待遇体制,除了极少数地区的极个别情形是不允许退保的。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各省有差异。
即使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也会有地方特色。比如说基础养老金跟退休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体现了地方特色。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会更高,能比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高出近一倍。这种情况下,相同比例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实际上是按照本人的缴费基数挂钩,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缴费基数是跟本人的收入水平有关,但是也有上下限。缴费基数上下限,一般是在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最低缴费基数和最高缴费基数也是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关。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本人的工资水平,如果运发达的地区,职工的工资水平就高,大家的养老金缴费基数也会更高,因此养老金肯定会更高一些。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也是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但是也跟当地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关。一般是1997年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年限。
除了上述三种养老金,实际上一些退休职工还可以享受到年金待遇。年金主要包括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金。年金制度也是需要个人缴费的,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实施职业年金制度。职工本人需要缴纳缴费基数的4%,用人单位须要缴纳8%,合计缴费钱数能够达到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5倍。年金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也可以一次性提取,但职业年金只能按月提取。
除了养老金以外,实际上我们的养老待遇还会包括一些补贴补助。这些补贴补助实际上各个地级市就有差异。比如说青岛市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到35元的开放城市补贴,但是非市区享受不到。另外,还可以享受到水价补贴、物价补贴、电费补贴、房屋补贴等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有住房增量补贴、租金补贴、物业补贴等补贴性待遇。
确实全国各地的各种养老金等于还是差异非常大的,但是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养老金肯定会实现全国统筹一体化。相信未来大家的养老待遇差距会越来越小,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待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