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退休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对于参加工作较早,当时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老人,还会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另外,对于一些好的国企、央企,比如说铁路部门,退休职工实际上还可以领取企业年金。
(一)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简单点说,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资、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等因素挂钩。平均缴费指数说通俗点,实际上就是平均缴费档次。
按照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果我们按照60%的缴费基数缴费12个月,退休可以多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100%则领取1%。
老工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一般都不低,假设按照一计算,37年工龄可以领取37%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实际上我们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是1995年前后才建立起来的。因此,一直参加工作缴纳社保的老工人,实际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别不大,现在来看一般个人账户里有5~10万元。只有个别缴费基数较高的人群,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能超过20万。
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十几年来没有变化过。假设个人账户有10万元,60岁退休每月可以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720元。如果是5万元,只能领取360元。
(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跟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一样,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一般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或者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时间一般是1992~1997年之前。
假设是1995年,37年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差不多有12年。
按照黑龙江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
计算结果是14.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四)企业年金。
目前全国大约有2400万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可以逐月领取,也可以退休时一次性领取。一般来说职工在职时,个人需要缴纳缴费基数的0%~4%,用人单位缴纳不超过8%。有的职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几十万。
如果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是50000元,计算养老金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元每月,退休基本养老金大约是2930元。一般来说,黑龙江省的养老金因素较低,如果是北京、上海,相应养老金能达到四五千元。
退休时,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国家会根据职工工资变化和物价增长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年对退休养老金进行调整。
今年,各地养老金调整到位时间是7月底以前,退休老人调整的养老金正在路上。
以黑龙江省为例,2019年定额调整40元,按缴费年限调整每年增加基本养老金两元,同时按照本人基本养老金的0.76%增加。对于老工人有额外的倾斜照顾。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会额外增加30元和40元。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额外增加5元、10元、15元。
一般来说接近3000元的养老金37年工龄,每年也能增加一百四五十元。
所以,事实告诉我们,参加养老保险是非常划算的。年轻的时候多付出一点,老年之后就会多安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