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企业保险保障更全。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个人缴费的话,只能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企业保险可以缴纳的工伤、生育和失业,在特定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生孩子的时候,有一份生育保险待遇,能够非常安安稳稳的保障休完产假。
不是说生育保险已经并入医疗保险了吗?其实,一些地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并不包含生育保险缴费部分。像青岛市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只包含生育医疗费报销,不包含生育津贴的待遇。
第二,灵活就业人员更灵活。其实很多人提到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收入降低,缴纳社会保险负担重。实际上,当我们收入困难的时候完全可以停缴社会保险,因为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强制缴费的规定。他们只要在退休年龄前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当然养老保险还是多缴多得的,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自然就不要追求多缴多得了。
另外,国家还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缴纳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也可以自己选,从60%~300%之间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确定。一些收入水平不高的参保人员往往选择最低基数只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选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实际上也是允许的。
第三,缴费负担要区分。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企业职工必须参加社会保险,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本人共同承担。比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本人需要承担个人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企业缴费基数的16%,合计24%。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养老保险费,总体缴费比例一般是20%。比企业缴纳的总体比例低4个百分点。可是企业职工只需要承担8%的比例,所以这一部分要区别好。
相同缴费基数下,如果是在企业正常用工,由企业承担企业部分的话,自然是企业职工参保更省钱更划算;可如果是自己承担企业部分,当然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更划算。
第四,参保缴费有补贴。如果是就业困难人员,企业招用可以申请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企业负担部分会有国家补贴,感觉没有劳动者本人什么事。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也可以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最高可以补贴个人负担部分的66%,一些地区只有50%。
第五,有一个特例要搞清。全国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普通企业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只有50周岁,至于退休年龄上的衔接各地还是不同的,所以一般要搞清楚当地的政策,不要因为参加灵活就业,晚退休5年。
说实话,看看上面五个方面的比较,我也叫不准哪种参保方式更划算了?可以说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求吧。多数情况下还是为企业打工更划算。如果是自己掏全部社会保险费,那么还是灵活就业更省钱。
1991年国家全面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企业职工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经过1995年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模式,2005年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待遇模式。国家2012年实施了军人保险法,2014年10月又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在基本实现了对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全覆盖。
现行的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是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一般来讲,个人账户部分是记入个人缴费基数的8%,统筹账户部分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应划入统筹账户部分的钱数、企业和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国家给予的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等等。
个人账户部分用于记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是139个月,55岁是170个月。如果参保人去世时,个人账户还没有全部领取完毕,可以给继承人继承。
统筹账户部分可就复杂了,用于发放养老保险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领完个人账户余额之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丧葬费、抚恤金、供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冬季取暖费等补贴补助待遇,以及最重要的是国家每年增长的养老保险基金费用都从统筹基金中支付。很多退休老人,养老金从几百元涨到几千元?这些钱数实际上都是由统筹账户基金支付的。
养老保险的补缴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不可以通过事后追补缴费方式,增加缴费年限。如果是因企业违法行为导致社会保险费没有补缴的,再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和法律文书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补缴。
申请补缴养老保险,只能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的缴费年限,一般也就二十八九年的缴费年限。通过编造材料等方式骗取参保资格的属于骗保行为,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建立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要通过职工档案来进行认定视同缴费年限。一般仅限于国有企业固定工人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和上山下乡时间的连续工龄才可以视同缴费。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般缴费年限30年,最低缴费基数情况下,退休也就能领取两千多元的养老金,除非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才能领到3000元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