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角度可能是比较直观的,因为很多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每月工资收入才有两三千元,多数人的收入都是在5000元以下的。
可是,退休老人从2005年开始实施养老金年年调整,养老金水平很快由七八百元涨到两三千元。甚至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后能拿五六千甚至七八千元以上。我岳父岳母平均每人每月养老金3500元,我和妻子工资甚至有时还达不到3500元。这让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不工作的为什么反而比工作的拿的多?
实际上,年轻人的工资收入是跟单位的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能力水平相关。像机关事业单位即使退休后也没有了各种奖金奖励待遇,收入实际上还是下降了至少1/3以上的。在一些好工作单位的年轻人,年薪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可能的。华为2019年平均年薪110万,腾讯是月薪8万元,小米月薪3.88万元。
养老金的待遇,是根据工作年限(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指数)、退休年龄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基本的原则还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当然,缴费是包括视同缴费的。如果说我们参保缴费能够达到40年以上,缴费能够达到社会平均工资以上,最起码也能领取三四千元的养老金呢。
养老金待遇高,实际上也是给年轻人一些正向参保的激励和引导。毕竟老了以后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待遇,不用求助子女,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一些老年人不满意的因素,主要就是因为养老金差距大,希望多涨一些。但是养老金较高的人群,却希望按比例增长,毕竟在待遇计算的时候,都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计算出来的。实际上,两部分老年人的想法是矛盾对立的。国家在养老金调整的时候,是综合考虑了多种人群的需求。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一般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
定额调整,体现的是人人公平的原则,一般是每人都增加相同的钱数,比如说上海市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75元。但是并不是所有调整额度都按这种方式,还有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
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但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增加的养老金越高,而且一些地区是缴费时间越长增加的标准越高。比如说山东省2020年根据缴费年限的长短,分别每年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1.5元、2元、2.5元、3元和3.5元。按养老金水平挂钩,主要就是按照上年度本人的养老金水平一定比例进行调整了,一般只有1%-3%,只相当于调整金额的一小部分。
倾斜挂钩,主要是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进行倾斜照顾。
其实通过上述调整,一般来说养老金越高,增加的钱数会越多。但是大家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也会逐渐缩小,但是基本的养老金差距还是存在的。
总体来看,养老金制度是尽可能照顾到大家的不同需求,尽量调和大家需求的矛盾,确实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但是至少保证了大多数老人非常感谢这一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计算公式,国家从2005年开始就推动全国统一。除了一些参加工作较早的老人还有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以外,1997年以后参加工作缴纳社保的人员养老金都是这样计算的。
养老金计算公式,叫做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一)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影响基础养老金的有三个因素,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现在是具体到月,每多缴一个月都会增加0.0833年。
社平工资,目前口径并不统一,多数地方使用的是城镇非私营社平工资计算养老金,但是缴费却使用城镇全口径就业人员社平工资缴费(比非私营社平工资低一些)。存在一定的收缴风险。
缴费指数,实际上是当年的所有月缴费基数之和÷缴费当年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类似缴费档次的感觉,如果按照60%缴费基数缴费12个月,当年的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只有6个月缴费指数就是0.3。
综合起来,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满12个月,可以领取0.8%到退休算力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如果按照100%缴费,基础养老金是1%社平工资;300%缴费,基础养老金是2%。
这种情况下很明显,是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是由国家统一公布的计发月数表确定。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
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计算就麻烦多了。社保缴费,每缴费到账一个月,就会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因此,个人账户的金额直接跟缴费基数相关,不跟缴费档次相关。
个人账户每年还会计算一定的利息。2016年开始,国家统一公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一直在7%~8%以上,2019年是7.61%。个人账户还是复利计算,这可比自己投资理财划算得多。
其实,由于企业职工本人缴费,缴费钱数恰好是缴费基数的的8%,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积攒的养老金了。由于个人账户里的钱,没有领取完可以继承,也就是说企业职工参加社保不会吃亏。
综合以上两部分养老金计算公式,很明显是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
可是,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综合用工成本的。企业并不愿意按照高缴费基数缴费。一方面职工本人承担,
高基数部分以后,实际上到手工资也会下降不少。基数由3000元提高至1万元,工资至少要减少700元以上。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承担企业社保部分。比如说养老保险企业参保部分高达16%,是职工本人的两倍,我在考虑其他医疗保险的费用,企业负担部分至少是职工管理负担部分的2.5倍。
综合来看,确实对于企业职工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待遇越高,但是企业乐不乐意就不好说了。
范围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