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一直按照6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平均缴费指数是0.6的情况下,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按照10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是1,缴费15年可以领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基础养老金的差距只有3%的社平工资,按照比例计算的话相差只有20%的
100%基数缴费产生的养老金。但实际缴费却相差40%的100%基数缴费钱数。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而言100%基数缴费性价比就不够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缴费基数而言更为公平。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都相同,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因此,关键看个人账户的余额。
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形成的。100%基数的余额比60%高出40%,这是严格按照缴费基数来确定的。不过,每年个人账户的余额也会计算利息。2016年开始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一直在7%~8%以上,但是即使是7%~8%相应的比例也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缩水的会越厉害。不过要注意并不一定吃亏,毕竟我们个人理财收益率很难达到每年7%~8%的。
假设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万元,100%基数缴费15年要比60%基数缴费15年,每月养老金多出300元。
个人账户的余额呢?如果退休时100%基数缴费个人账户余额是10万元,那么60%基数缴费个人账户余额是6万元。如果5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95个月,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分别是513元和308元,差距在200元左右。
现在60%基数和100%基数缴费,钱数一年也能相差四五千元,未来随着缴费基数的提高差额还会增大。总体来看,回本时间还是较短的。
退休后养老金的调整一般分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部分。能够体现养老金缴费基数高低的,只有挂钩调整中按养老金比例挂钩,一般调整比例也就是1%~3%左右。所以,相对而言,高缴费基数性价比不如长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高是为了提升养老金,而不是片面追求性价比。如果参保人收入不高,可以选择较低基数缴费;如果追求较高养老金,才应当选择100%甚至更高的基数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