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全面建立起来,然后经历了1997年和2005年两次完善,才建立了现在的养老金待遇计算公式和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
现在的养老金待遇,是建立在以社平工资为基础,通过收支平衡,实现养老金的持续发展。参保的职工,每年都要按照自己的缴费基数缴纳社保,而且不得低于60%的最低缴费基数,也就是上年度60%的社平工资。现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一年都需要缴纳七八千元,负担非常重。当然对于企业职工来说,职工本人只需要承担缴费基数的8%,由单位从工资中代扣代缴还是可以承担的。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只会用来供养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这是保险缴费和待遇的一脉相承性。国家为了保障原先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职工待遇,每年还会给予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大量的补贴,2017年就达到了8004亿元。
源自于2009年建立的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国家又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国家将两种保险制度划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形成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了鼓励大家参保缴费,国家在缴费基础上还会给予额外补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有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额补贴的待遇,目前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额外提升,目前全国普遍标准在100~170元之间。
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大问题是缴费档次非常低,2019年平均缴费档次也就200元左右。如果相应的待遇无法体现出的缴费达到40倍以上的职工养老保险差别,这样会打击大家社保的积极性。实际上如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六七千元的档次缴费,退休养老金水平两种养老保险是基本一样的。
总体来看,职工养老金是大家参加养老保险或者过去连续工龄带来的结果,现在参保缴费需要近10年才能回本,如果降低待遇,大家还有参保的积极性吗?并不是大家都是低养老金水平才是好的。相信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国家会将所有人员都纳入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