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关事业单位2015年开始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6年统一实施养老金调整。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较高,调整的幅度略低一些。因此也拉低了平均养老金的调整幅度。
一般来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平均水平要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1.5%左右。比如近年来平均养老金调整水平是5%,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水平一般是5.5%,而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在4%左右。
第二,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大家想想,我每年养老金平均增长幅度涨幅都达到10%,10年就会变为2.6倍,20年变为6.72倍,30年是17.45倍,肯定不能够长期不停增长的。
经过多年的养老金调整,目前我们的养老金水平已经很高,实际上每年平均增长5%已经不低了,增加的额度仍然会比前些年更高一些。
第三,受到社会平均工资增速减缓的影响。按照《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养老金的增长是依据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确定的。
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缓至6%左右,大家的工资收入水平也仅仅维持在8%~10%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在逐渐降低。
我国老龄化也在不断加剧,离退休老人已经增长至12310万人,比去年增加512万人。养老金增长维持5%的速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四,促进社会公平。一些老人也吐槽过,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比同事晚退休好几年,结果退休后养老金反而不如早退休的同事。这实际上也是养老金调整带来的一种不利因素。
过去11年养老金的高速增长,实际上,也是对2005年以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一种缓慢调整的补调,慢慢地养老金调整也会步入正轨。
当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上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8%~10%,实际上是比5%要快的。因此,养老金调整模式会更加公平。
第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源自于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2017年国家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高达8004亿,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也超过了5600亿。一般来说,财政补贴社保基金的金额约占社保基金总收入的1/5~1/4。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基金也必须实现长期稳定运行。2020年,国家还推动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减免政策,也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2018年开始,国家推动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划转社会保险基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压力减轻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延迟退休的延迟推行。
总体来说,养老金调整幅度减缓,既有制度修正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调整因素。未来养老金是不可能维持高速增长状态的,如果想领取更高的养老金,还是长时间缴费和高基数缴费才能实现的。
养老金的待遇是由国家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来计算的,这是2005年国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的。
基础养老金按60%基数缴费,15年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一般来说,各地的社平工资现在都涨到5500元到6000元左右了,基础养老金至少每月可以领取660元到720元。
个人账户的余额按照3000元基数计算,每月进入个人账户240元,一年2880元,15年43,200元。即使前些年基数低一些,个人账户也有3万元左右。如果50岁退休计发月数195个月,60岁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能拿到150元到216元之间。
两项待遇合计,每月至少得800~930元之间。每月六七百元实际上是前些年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了,我们的养老金是根据工资收入水平与时俱进的。
退休以后养老金,还根据国家每年发布的养老金调整通知进行养老金增加。国家在调整的时候也会公平的每人增加一部分钱,这叫做定额调整。另外还有按缴费年限调整和按养老金水平调整,基本上每年至少也增加80~100元以上。这种情况下如果连续增长个二三十年,还会有高龄老人倾斜照顾,能领取三四千元养老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