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消耗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如果未来发展趋势不变,2027年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顶峰是6.99万亿元,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累计结余将在2035年前后耗尽。
第二,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实际上早在2016年,黑龙江省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就已经为负的262亿元。幸亏国家予以财政补贴和国家近年来推动的养老保险中央调剂政策的转移支付,黑龙江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才得以足额按时发放。
2020年我国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高达2.16万亿元,其中2020年前三个季度中央财政就安排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逾5,800亿元。
第三,加强社会保险的征收。实际上,我们的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很多的漏报少报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企业按照虚假的基数缴纳社会保险。
国家正在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移交税务,未来税务的征收能力可比社保部门征收、自主申报要强大得多。能够做到应缴尽缴。
未来社保费是否转为社保税也未可知。2019年我国就业人数是77471万人,养老保险基金参保人数只有31177万人,其中约有20%的人群处于停保状态。如果说实施社保税的话,参保缴费人数将全面扩大,有效增加社保费的收入。
第四,推动延迟退休。我国退休年龄在全世界都属于最早的,已经70年未变。虽然推动延迟退休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是按照清华大学发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人员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
延迟退休能够有效的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以及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每延迟退休一年至少相当于增加1,00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减少1,00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能够最有效的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第五,动用社保储备基金和国家予以保障。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建立社保风险储备基金,20年来财政净拨入9595亿元,经过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有效管理,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权益金额高达21376亿元。另外,国家还下发文件要求将全国10%的国有企业股权划归社保基金,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甚至还有加拨的空间。
所以,参加养老保险的年轻人无需担心未来养老保险无钱可领,国家会保障我们的养老权益的。
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是职工本人承担本人部分,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部分。本人承担的是本人缴费基数的8%,单位承担的是单位缴费基数的12%。个人缴费基数不一定等于单位缴费基数。
个人缴纳的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攒下的养老金。这一部分钱,退休时按照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每月领取一份。如果没有领完,继承人可以继承。如果领完了,国家会从统筹账户中补贴等额的部分,保障个人待遇不降低。
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会进入统筹账户,我们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就是统筹账户支付的费用。当然也包括上面我们所说的,领完之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除此以外,统筹账户还会支付各种补贴补助待遇,比如一些地区的冬季取暖费、价格补贴等等。
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也能够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效率。2019年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高达7.61%,远远超过了实际的理财收益率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部分有保障,退休领取的养老金还有统筹部分。即使个人没有领取养老金就去世,依然可以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所以,企业职工参保肯定是稳赚不赔的。
第二种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通过自己承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参加养老保险。一般缴费比例是20%,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基数。、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简单的钱除了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外,剩余的缴费基数的12%相当于自己承担划入统筹账户部分。
退休以后,养老金待遇是与企业职工一样,使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也就是跟企业职工完全统筹,不存在差别。
如果再计算上丧葬补助费、抚恤金待遇,个人亏本的可能性极小、极小。灵活就业人员只要退休后领取几年养老金,也大概率是赚的。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多数人仅按照每年一两百元档次缴费,养老金待遇也只有每月100多元,我们就不做讨论了。
所以,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统筹各方资金,为大家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障。参加就相当于纳入国家的“大盘子”,能够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和国家给予的全力保障。即使延迟退休都是非常划算的,所以能参加一定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