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企业给职工参加社保或者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都会选择60%的最低缴费基数。这种情况下,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在当年领取的养老金都是最低的。
机关事业单位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数缴费。一般来说缴费工资基数都要比企业职工高出许多。
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100%基数缴费,可以领取1%的社平工资。另外,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比例形成的。
私营、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儿,在此之前他们都没有退休制度,无法领取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过去本就有退休制度,而且退休制度,退休金跟退休前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他们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连续工龄,都可以凭借职工档案视同缴费。因此,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缴费年限动辄三四十年。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都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制度。今年近代与未来加至少为退休的职工提供20%~30%的退休收入。
企业虽然有企业年金制度,目前覆盖职工只有2500多万,不足企业就业人员的10%。绝大多数私营、个体、外资企业都没有建立这样的制度。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指的是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的一种补偿。
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是2014年10月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因此2014年10月之前的连续工龄通通视为视同缴费年限。
企业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时间一般是指,1997年以前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年限或视同缴费年限。
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是1或者直接参照实际缴费指数。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要根据退休时本人的职务、级别和岗位职称等因素测算,山东省还有退休生活补贴确定的调节指数。
企业职工退休以后,一般跟单位就完全脱离关系了。现在国有企业所有退休职工都要移交社会化管理。
但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仍然是由用人单位管理,像一些精神文明奖、创城奖之类的奖金奖励待遇,用人单位会继续发放。像住房补贴、冬季取暖费等等,不算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部分也会发放。
相对而言,主要是因为这些奖金、奖励类的工资待遇以及住房补贴等待遇,并没有纳入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而按照企业职工的缴费基数计算方式,所有的工资待遇都应该纳入的。
所以,未来没有绝对平等的养老金,养老金会根据有关制度的不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不一样,甚至会出现退休年龄的差别。希望未来的退休制度能够更加的照顾养老金较低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