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国家从2009年就开始建立新农村养老保险,2014年并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设立了从100元到2000元10多个缴费档次。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设立缴费档次。不过,绝大多数地区最低缴费档次,始终在100元到2000元之间。
大家想想,一年积累100元,40年仅仅4000元,退休后需要供养20年左右,能维持什么水平的养老金待遇呢?一年两百元,每月不到20元,即使算上利息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太低了,肯定不现实。所以,肯定单纯性积累养老金是不够的。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农村养老保险其实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用年轻人缴纳社保的钱用来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但是国家并没有采纳这种办法,为什么呢?
第一,缴费的积极性。在农民看来,参加养老保险最不积极的因素就是需要交钱,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是用来供养退休老人的,大家肯定更没有多少积极性了。
第二,缴费的强制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初是在企业实施的,按照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是强制的。如果企业没有缴纳,需要由劳动保障行政执法部门来进行强制实施。可是,农民呢?职工养老保险是设有缴费基数上下限,农民收入低、不稳定,根本就无法保障缴费。尤其是农民是以种庄稼为生,如果没有现金,你难道还去拉庄稼吗?根本无法保障养老保险费的实施。
第三,缴费的充足率。实际上农保参保人员缴费都很低的。2018年,全国共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2392万人,领取待遇人数15898万人。2018年全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收入是3838亿元,即使全部发下去一人每月养老金也不过200元。这样低的水平,根本就无法维持退休后生活。
所以,单凭养老保险缴费供养退休人员是没有着落的。因此,只能依靠国家补贴。
目前,国家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确实实施了大量的补贴,主要方式是参保缴费补贴和养老待遇补贴。
大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国家会给予适度补贴,补贴标准最低不低于30元。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按100元档次缴费,实际上进入个人账户是130元。一般缴费档次越高,国家补贴也越高。比如说,宁夏按3000元档次缴费国家补贴320元,河南按50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40元,上海按53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675元。
参加养老保险以后,到达退休年龄领取的退休待遇,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政府补贴,全国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国家已经明确2020年将继续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国最低基础养老金水平。各地方政府可以在国家补贴基础之上给予额外的补贴,一些地方的基础养老金也确实很高,比如说上海市2020年已经调整到了1100元,北京市2019年就是800元。不过全国多数省市仍然维持在100~170元之间。根据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人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是162元。
看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只能依靠提升国家补贴来完成。如果对1.6亿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提升养老金标准,如果每人每月提升200元,则需要提升3840亿的支出。这就相当于目前养老金待遇翻倍了。
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确实十分紧张。今年仅安排财政赤字就高达3.76万亿元,另外还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另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虽然收入7.7万亿元,但是财政补贴就高达21628.96亿元。因此,直接、迅速地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压力很大。
不过相信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力的充裕,国家将会重点向城乡居民老人进行养老金倾斜的。希望他们的养老金水平能早日达到500元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