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养老保险的补缴肯定是对正常缴费人员的不公平。
正常参保的人员,是一个月一个月的缴纳的,这些钱都进入了社会保险基金,自己都无法使用的,只能等待老了以后领取一定的养老金。这是自己一种强制的收入减少,而且自己也要承担风险,比如说出现意外去世,这部分钱就自己不能花了。
如果允许养老保险补缴,相当于满足大家观望的态度,等到退休前再开始补缴,至少相应的风险就不需要承担。而且,之前的养老保险费也可以省下归自己使用,如果是投资到一笔好投资中,说不定还能实现很好的盈利。
第二,补缴养老保险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是以现收现支为基础的养老金供养模式。如果补缴养老保险,会形成养老保险现金流的忽高忽低,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定和测算都会产生压力。
而且我国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是77471万人,社保缴费职工只有31177万人。说实话,如果能够一次性补交十几万,领取一份职工养老金相信很多人都能负担得起。但实际上补缴养老保险以后,养老保险基金要付出的养老金以及丧葬补助费、抚恤金等待遇,至少是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三到四倍。这种情况下,未来年轻人的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
晚五年退休,实际上养老保险要多缴五年,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能多出多少呢?
目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是2005年国发38号文件确定的至今没有修改过。个别1997年以前参保缴费的老职工,或者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会计发过渡性养老金。不过过渡性养老金的时间已经固定,一般不会再增加。参保缴费增加的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一)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有关,也跟平均缴费指数和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关。
一般来说,按照10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增加基本养老金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多缴费5年就是增加5%。
可问题在于,社会平均工资也是年年增长的。50岁退休,假设工龄25年,平均缴费指数1,退休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2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今年退休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是假设是6000元,这样基础养老金每月是1500元。
养老金计算
如果是5年之后退休呢?假设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到1万元,基础养老金领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这样基础养老金会变成3000元。
晚退休5年基础养老金实现了翻倍,真的也不简单。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目前来看,我们参保缴费以后,每月都会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6000元缴费基数,每月480元,一年5760元。以后年度都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增长。
另外,个人账户的余额每年也会计发一次记账利息。2016年以来记账利率是由国家统一公布,近年来一直保持在7%~8%以上,2019年是7.61%。
如果退休时个人账户里有5万元,再加上记账利息5年后就会变成7.2万元。由于加上每年增加的个人账户钱数,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至少会有12万元左右。
5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95个月,5万元个人账户余额计算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每月205元。
55岁退休,个人账户余额12万元,计发月数170个月,每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705元。
两种待遇比较分别是1705元和3705元,养老金相差整整2000元。